题名:
教案-清季台湾传教与外交   / 蔡蔚群 ,
ISBN:
9-5704-6310-4 价格: 89.60
出版发行:
出版地: 出版社: 博扬文化 出版日期: 2000-09-15
附注:
天主教与基督教,是今日台湾社会现象重要的一环,无论在宗教、教育、社会服务等层面,均有重要贡献,然此诸多成就,实奠基于十九世纪后期传教士锲而不舍的努力。早期台湾的传教活动,受制于官绅的敌对、百姓的抵制,不时有民教冲突发生,这些冲突在地方官及外国驻台代表介入处理后,成为官方案件,即一般所称呼的「教案」。  教案问题,就领域而论,包含了传教史与外交史两个面向,两者均不乏学者讨论。传教史的探讨,多由教会自发进行,史料来源主要是教会历年记录、传教士往来书信等,此类撰述佳作颇多,但焦点自然集中在传教士筚路蓝缕的传教过程,难免隐其恶而扬其善,而且对于教案的其他关系人──地方官、各国领事,不是含糊其词,便是缺乏史料的佐证,对十九世纪台湾传教史的探讨,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至于外交史的研究,则导因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时,从外交部接收的一批档案,其中的清季总理衙门《教务教案档》,开启了历史学者研究教案问题的途径。恩师吕实强先生《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一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问世,迄今仍为研究教案问题之必读经典。早期的教案研究,在范围上较集中于大陆地区,台湾教案的讨论并不算多,在台湾史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或许这些研究的深度上已稍嫌不足。另一方面,《教务教案档》是中国方面的外交档案,代表单方面的说法,若不能同等使用英文档案,并将中、英文档案相互印证,那么呈现出来的历史意义势必有限。  基于过去研究较为薄弱的部份,本书试图在台湾教案这个命题中,从外交史的角度看传教史,从以往受到忽略的《英国外交部档案》,对照《教务教案档》,重新建构清季台湾传教与外交的互动关系,从新发现的资料,考证原有的资料,订正若干错漏之处,其中有些甚至是教会史学者的一致见解。此外,本书也有意识地将台湾教案与大陆地区教案对比,借以凸显台湾传教与外交的特色。  全书内容共计四章:第一章「开埠初期的教案」,分别讨论天主教与耶稣教(即今日所称之基督教)抵台初期的情形,对于这段期间传教活动难以施展的原因,有系统性的分析。第二章「商教纠纷与安平砲击事件」,探讨台湾传教史及外交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原本商业利益与传教纠纷酿成的武装冲突,结果却改变了台湾官员对外交涉的态度,从而扭转了教会的处境。第三章和第四章,则是先南后北,讨论安平砲击事件后以迄中法战争的教案发展。第三章「南部教案的赓续」,着重于教会有了突破性发展后,教案性质的转变。第四章「北部教案的发展」,叙述1872年偕叡理(马偕)于沪尾展开其传教工作后,北部所爆发的几起教案,同时比较南、北之异同,以阐明北部教案的特色。  透过本书的研究,我们看见了一百多年前外人来台活动的面貌,也看见了中外的冲突与妥协,而外交档案中更多传教史料的发掘,也让我们有机会更了解马雅各、甘为霖、偕叡理等台湾史上著名的传教士。相信本书对于十九世纪外人在台历史、台湾涉外关系史及台湾基督教史,应有些许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