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湾作曲家乐谱丛辑Ⅲ-徐松荣【木管五重奏 作品一零八】 (乐谱)   / 方芷絮 ,
ISBN:
978-9-5732-7527-5 价格: 84.00
出版发行:
出版地: 出版社: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出版日期: 2014-10-01
附注:
(语言:中英对照)徐松荣老师的《木管五重奏》作品108是徐老师为木管五重奏这个组合所写的一系列作品的第三首,被称为《木管五重奏(三)狮头山之歌》。狮头山,位于苗栗县三湾乡、南庄乡交界处,而苗栗县又是聚居着最多客家族群的县市之一。所以,此首作品也是一首以客家山歌为题材的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三)狮头山之歌》有三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晨曦;第二乐章,微醺的朝圣者;以及第三乐章,夜曲。在这首作品中,徐松荣老师引用客家山歌作为各乐章的主题:在第一乐章中,徐老师引用了广东梅县的《松口山歌》;在第二乐章中,则引用了客家民谣《桃花开》;在第三乐章中,徐老师又引用了客家民谣《送郎歌》。 第一乐章,晨曦,行板,在导奏(第1-21小节)后,主题广东梅县的《松口山歌》在长笛声部响起,是为A段(第22-51小节);接着,音乐进入对比的B段落(第52-64小节)。在B段里,《松口山歌》的末尾段延续着,配以三连音的伴奏音形。音乐在第65小节回到A’段(第65-85小节),山歌主题的片段在长笛及低音管声部再现,且很快的就结束这个乐章。 第二乐章,微醺的朝圣者,诙谐的稍快板,主题客家民谣《桃花开》的片段首先出现在长笛声部,由单簧管及低音管以交错的节奏伴奏着,是为导奏段落(第1-21小节),主题完全的呈现是从第22小节开始,首先是长笛,接着是法国号、单簧管,至第40小节结束,是为A段(第22-40小节)。在经过2小节的小连结之后,音乐进入B段对比乐段。主题的片段在B段或以问答的方式,或以重复的方法被发展着,直到第61小节。乐曲的A’段从第63小节开始,《桃花开》的旋律由双簧管声部奏出,接着出现在法国号和低音管声部,最后回到长笛声部,结束这个乐章。徐松荣老师在这个诙谐的乐章有许多速度上的变化,整个乐章不断地在稍快板与快板之间摆荡。 第三乐章,夜曲,慢板,音乐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完全五度叠置的和弦上(G、D、A),客家民谣《送郎歌》的主题旋律从18小节开始,才在长笛声部进入,并在长笛与双簧管声部间交替着出现直到41小节,是为A段。音乐在B段(第42-63小节)是以对位的手法在各声部间演奏《送郎歌》的旋律片段,此段音乐屏除伴奏声部,只剩片段化的旋律,或以模仿对位手法,或以问答方式进行着,直到第66小节《送郎歌》主题旋律的后半,在单簧管声部再现,开始了A’段落,经双簧管声部,最后回到长笛声部,结束全曲。 徐松荣老师的作品大多以客家山歌作为创作的素材, 2000年以后,他更搜集许多客家民谣,一方面整理这些歌曲,一方面研读它们,并从中筛选适合的题材进行创作。徐老师认为老祖先留下来的歌谣与念谣如能透过作曲、配乐,成为更精致化的艺术,客家民谣便能因此晋身为艺术音乐而被社会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