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汉文脉」在近代:中国清末与日本明治重迭的文学圈   / 斋藤希史着; 盛浩伟译 ,
ISBN:
978-9-86974-749-3 价格: 156.80
出版发行:
出版地: 出版社: 群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8-01
中图分类法:
I2 版次:
附注:
从汉字文化圈的一员,到独立的民族国家,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文化国族建构一体两面,息息相关。文化国族的建构,脱离不了如何定位文学,或毋宁说:核心就是文学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在东亚,正好是“清末”,也是“明治”。彼时日本开始现代化,但其核心并非器物,而是文学。日本文人进行了一连串讨论与转型运动,界定了新一代日本人文化与认同基底,发挥了深远流长的效果,甚至影响了中国的梁启超。斋藤希史以“汉文脉”与“écriture(书写)”两大概念切入,涵括了当时纷乱未定的“文学”状态,并以之为对象进行详实考察,展示了日本现代化与文化国族建构的过程。斋藤的研究详实贴近文本,并且更深刻理解到:考察écriture的世界,绝不可只关注单一的线性发展,而该将视线投向在各式各样潮流互相合流、冲突的文学场景。在日本国族性确立中,梁启超意外扮演重要角色。斋藤贴近文本的研究之手,悉心点选各文本──报章杂志连载小说、章回小说、翻译小说。“小说”文类会成为主轴,正在于此载体可以吸纳涵盖所有关于国族与文化的讨论。思想家探寻如何透过连载小说吸引大众进而达到普世教育之效,而翻译小说,更挑战了日语范畴的边界与定义。作者继而以细腻俯瞰东亚的视线,涵纳到技术场域,探讨铜版印刷如何助长了新日文的传播。如果没有铜版印刷,新型态之日文也不可能快速传达至民间以及学校体系中。本书展现了一个国家之民族性乃是集体事业,实端赖各方各业群体群力。最后,再从西洋人费诺罗沙看待日文的视线,来理解西洋人投射的对东亚的想象。费诺罗沙在汉文以及日文中寻找到的象征主义意义,恰好回返与西方结合,然而东方并非仅只是召唤西方的桥梁,而乃是大一统文明进展的一部分。斋藤透过费诺罗沙,又更将汉文脉的变革,接合上了世界精神的一体性之中。本书为斋藤希史以“汉文脉”为主题之论文集结,各篇章自有其脉络,集结一同则呈现出完整且具启发性的光谱,斋藤希史为我们谱绘出日本面对汉文脉时的经验,当可为我们所用,回头省视台湾的文学性乃至于国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