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造物的文法 [ 专著] zao wu de wen fa / (美)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著 , 段小莉,于凤保译 |
ISBN:
|
978-7-5760-3198-0 价格: CNY78.00 |
语种:
|
chi |
载体形态:
|
354页 19cm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上海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 |
内容提要:
|
本书对西方思想、文学、宗教和历史中的创造观念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探索。作者斯坦纳反思了我们谈论初始的不同方式和弥漫于千禧年末人类精神中的“疲劳”,以及我们在讨论西方艺术和文化终结时那持续变化的语法;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驱动力和我们对西方文明不断延长的午后阴影的感知。通过漫谈希伯来圣经、科学和数学史、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保罗·策兰的诗歌等不同主题,斯坦纳考察了人们在20世纪是如何对未来时态(希望之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产生怀疑的。斯坦纳认为,技术和科学可能已经取代了艺术和文学,成了人类文化的驱动力。 |
主题词:
|
创造发明 研究 |
中图分类法:
|
G305 版次: 5 |
主要责任者:
|
斯坦纳 si tan na 著 |
次要责任者:
|
段小莉 duan xiao li 译 |
次要责任者:
|
于凤保 yu feng bao 译 |
附注:
|
轻与重 93 |
责任者附注:
|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2020),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