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20世纪西方美学史(当代篇):从「图像美学」到「媒体生态」,从符号消费到感知重构,厘清艺术背后的发展脉络   / 金惠敏-主编 ,
ISBN:
978-6-263-94023-9 价格: 154.00
载体形态:
400
出版发行:
出版地: 出版社: 崧烨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3-06
附注:
数位时代的浪潮 × 科技社会的冲击 × 西方美学的崭新视野 自二十世纪后半至二十一世纪,随着后工业时代兴起, 传统媒体的革新、战后各国社会的变动、经济迅速成长等等, 各派美学为了不落入象牙塔中,积极寻求传统「美」以外的可能性 伴随帝国主义逐渐瓦解、分崩离析,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 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些新兴国家,分析权力位阶背后的美学意义, 不只深化了传统美学的研究领域,更为冷硬的学术概念增添人文关怀 布什亚、西苏、伊瑞葛来、詹明信、威廉斯、萨依德、麦克鲁汉…… 且看各大名家如何丰富美学研究,将「美」融入日常生活中! 【由景观社会、拟像衍生出的图像美学:德波、布什亚】 大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引发了新的信息传播变革,商品大量生产与消费文化的泛滥,建构出新的日常生活形态和以影像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特征。甚至有学者曾言:「我们会发现,21世纪的问题是影像的问题。」 在关于媒体与影像的诸多后现代美学思想中,德波和布什亚有关景观以及拟像的论述被公认为是较为深刻和富有影响力的。受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符号学相关理论的影响,两者分别针对当代高度媒体化和信息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反转女人受压抑之主体性的女性主义美学:西苏、伊瑞葛来等人】 近代以来,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运动此起彼伏。女权运动的广泛兴起,意在推动女性的做人之权从边缘进入主流,使女权成为整个人权的重要内容。在波娃的社会性别理论后,伊瑞葛来、西苏和克莉斯蒂娃承袭其学说,同时又从同时代的解构主义学说和精神分析学说中吸收养分,以相对积极的态度挣脱二元对立藩篱,从女性/性别出发,而又不止于女性/性别的努力。 无论是伊瑞葛来毫不隐晦的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还是西苏强调个体差异性的阴性书写,以及克利斯蒂娃社会转型策略等,都钟情于流动性的语言,并试图建立一套思维模式,突显女性被压抑的身体特质。 【拒绝外在西方模式的后殖民主义美学:萨依德、史碧瓦克等人】 后殖民主义的出现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二战以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众多殖民地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批判帝国主义霸权所遗留的文化、心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