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图说台湾宫殿式建筑1949-1975 / 蒋雅君 , |
ISBN:
|
978-6-267-33693-9 价格: 162.40 |
载体形态:
|
296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出版社: 创意市集 出版日期: 2024-06-13 |
附注:
|
从战后到当代,从再现、解构到新定义,专属此地的独特建筑故事台北故宫、国父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大成馆⋯经典案例一一解说1949退到台湾后,在这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下,战前的中国古典建筑新式样之创作在台湾回到了原点,从涂抹改造日治时期留下的资产重启尝试的过程,直到迈向成熟,已经来到民主政治与解严的时代。-台湾现代建筑学会理事长黄俊铭若要描写二次战后发生在台湾的政治与建筑之关系,「宫殿式建筑」可说是最佳的对象-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王俊雄从国府迁台开始,这个历史其实已是国族国家的「重建」。而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政策,建筑作为空间的文化形式,其空间象征的展现成为一大重点。-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名誉教授夏铸九台湾战后的建筑发展更复杂且纠结,使得建筑史研究格外不易。而在诸多发展脉络中,又以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是最难突破的一环,因为其汇集了建筑、政治、历史、文化与思想等复杂因素于一体。-成功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傅朝卿过去三十余年来,台湾建筑学者多以台湾战后国民政府来台的时代背景,探索现代构造结合中国传统建筑语汇的思想、观点和象征意义,甚少以建筑个案的分析和论証,这本正好可弥补、缝合、链结。-中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黄承令1949到1975年间在台拔地而起的宫殿式建筑,独树一帜的鲜明形象,诉说着非西方国家及其专业者在现代建筑运动的道路上,因为纠结于国族认同,而无法跳脱传统跟现代思辨的命运。本书的写作即环绕着这样的背景而展开,探讨这些存在于国族山河画轴中的楼阁,多样且深刻的传统塑造过程。透过历史的深描,拨解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南海学园、《明堂新考》与大成馆、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父纪念馆等个案,是如何在国府推动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趋势中,创造出历史与起源、明堂溯古考据和道统、政权与文化正统、国族深层文化空间等议题的形貌,多维度的现代性光点随之浮现。 |